启华是我的大学同学。他从事油画创作,我从事国画和书法研究。我虽未涉猎油画,然工作所需,对油画、漆画,水彩等画种的学术前沿、学术方向始终关注。对老同学启华的油画创作更是一直注目,他的创作历程我是比较熟悉的。我对他近期的油画风景作品是竖大拇指赞赏的,可以说,他近期油画风景的写生与创作是其艺术的新阶段,展露其难得的艺术敏锐力,其艺术探索也进入了相对自由表达的状态,殊是难得。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著名油画家许江先生对福建油画有个高度评价的观点,认为福建油画艺术和油画家有很好的传统和源脉,重写生、重品质、重色彩,高雅而谦逊。我非常有同感。这得益于福建油画界奠基者前辈谢意佳、林以友、高一呼三位著名油画家,他们以开创性的艺术高度和艺术影响力为福建油画,特别是以福建师大为摇篮的这一脉的油画艺术奠定了良好的文脉和品质,影响承传了一代又一代的油画家。启华大学时代直接受业于林以友、高一呼两位名师,系统地对色彩、色调、构图、结构、画面处理等油画表现技术进行学习,有了很好的掌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脉育一方艺术家,启华兄无疑是这一脉油画香火的受益者和传承者。观启华近期油画风景作品,很好地体现出这一艺术文脉的特质。能在写生中以追求诗性的意蕴耕织着自己的画境,在写生中追寻个性化的绘画语言,色彩格调清新自然而淡雅,色调明亮统一注重整体。体现他对自然山水的生命感悟,寻找让绘画回归自我心灵感受的本真倾诉。可以说,启华在这批风景作品中逐渐找寻到属于他自己的一一自然朴素而唯美的心灵家园。
在中国艺术发展历史过程中,写意逐渐演变成一种艺术精神和理念,成为中国绘画的一种特殊美学品格,是中国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在中国油画的百年历程中,意象化或写意油画一直是国人挥之不去的文化情结,油画先驱徐悲鸿、林风眠、关良、常玉、吴大羽、吴冠中、苏天赐等一直是先行者,并形成中国写意印记的作品而受国际重视。让传统中国文化精神在与世界文化的对话和共同发展中更显价值。写意与意象精神的追求是近年来中国油画界特别是油画风景画家的共同向往和艺术自觉。启华近年的油画风景写生对意象化和写意精神的追求,与这一时代审美追求趋势同步,在主观与客观际遇中探索,展示出其对传统油画语言的现代转换与传达的思考,生发出其对意象与写意的精神叙述,呈现其对意境与诗意的追求与向往。
“画中最妙言山水”,妙在何处?妙在万千自然中具有使自我生命得以满足的养分,一种超越精神的性灵感应。美国著名的风景大画家怀斯曾说:我的作品是与我生活的乡土深深结合在一起的 。但是我并非描绘这些风景,而是通过它来表现我心灵深处的记忆与情感。 或许是启华自小受"尚书第"那古朴厚实的美学浸染,也许是泰宁古城醇厚儒雅的文化风尚滋润,其近期一批表现其故土家乡的作品中,不仅充满灵动的气息,且充盈着含蓄的情感,让人甚是亲近,一种真诚与朴素乡愁美意溢于画面。透过画境,能看到到其对审美的品格与情趣的追求,也能感受到其率真、纯朴的性格,豁达、开朗、阳光的性情,内心真挚细腻的情感,也能反映出启华对油画艺术无法割舍的情怀和对大自然的思绪,那种淡淡飘渺的情愁。
乡愁的情感,于中华民族而言,有一种特别的敏锐细腻。这情感可以是地理的,如对故土的眷恋。可以是时空的,如对往事故旧的念想。更是人文与审美的,如对文化源头与古典精神的追古情怀。当一个艺术家若能在散落的记忆中宁静体悟大自然的生息与艺术本体的意趣时,其发自内心的美感表达定会使作品有一股纯净的力量,这种力量会让观者共鸣而感动。我想,乡愁的美感正是这种内心情愫的流淌。这是艺术家追寻的艺术理想的一种境界,启华无疑也在追逐。其近期表现其故乡的油画风景作品从美学上能折射出其内心的这种乡愁情怀与思绪,无形中赋人文情怀以对作品的精神提升,颇好地做到内心情感表达与对大自然咏叹的契合。
绘画过程不仅仅是艺术技巧的满足,而是为艺术家提供了一个体证生命的历程,是通过对画境的探索体现艺术家对生命精神的感悟。当下,处在多元文化碰撞交流并存的大时代,这对艺术家的思想是一种滋养,同时对艺术家的思维是一种挑战。如何在多元碰撞中坚守自己个人的创作思路,坚守自己个人的语言探索,都面临着抉择。我相信,凭启华的才情,其前行的艺术道路是宽阔的,但如何迈向更高的境界和学术高度,同样面临着选择。瑞士思想家阿米尔的“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无疑给了我们最好的诠释,并以此句与老同学共勉。有感而发散记以上数语,简述欣赏其作品的感受。主要是借此短文表达对他首次个展的由衷祝贺。
对一个在外的游子而言,故乡的景色总是最宜人最入心的,而能承故乡之邀荣归还乡办展,我想这不仅是艺术家的心灵慰藉,也定是漂泊在外的启华兄一次对故土最好的精神守望和乡愁的回眸。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